周国平的散文总有一种白玉兰一般的芳香,清清爽爽的,干干净净的。无论什么时候读他的散文,都可以使人感到从喧嚣的闹市,飞到若蝉 若道德平静的世界,从烦恼丛生的惆怅,回到无根无欲的无邪时代。徜徉在他优美的文字中,总会逆塑到一份难得的清醒。
面对苦难 人生在世,免不了要遭受苦难。所谓苦难,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。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,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,唤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绝症,挚爱的亲人死亡。也爆款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,未常吃苦难,却也无法避免那个一切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——死亡。因此,如何面对苦难,便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。
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,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。当然,苦难不同于主动的冒险,冒险有一种挑战的快感,而我们忍受苦难总是迫不得已。但是,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,它在人生中的意义也是完全消极的吗?
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,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,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,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。在通常情况下,我们灵魂是沉睡着的,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苦难时,它便清醒了,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,这愉悦源来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,那么,苦难之为苦难,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,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,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的痛苦,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,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,否定,只要是真切的,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。外部的事件再悲惨,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,也成为了一个精神时间,就称不上是苦难。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,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,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。我相信,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,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提炼的珍宝。
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,而且也提高了我们的人格。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,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。
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,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,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。事实上,我们每个人都终归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,那就是死亡,而以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。